讓孩子學會當小主人

三種場合,讓孩子學當小主人
通常孩子有三種機會可以學習當小主人:第一是親友帶小孩來訪或聚會時;第二是在特殊日子,請孩子的同學到家裹作客時;第三是平常與鄰居的孩子互相往來時。每種場合都有一些該注意的原則:

*對不熟悉的訪客,不要急著讓孩子招呼
孩子對偶爾來訪的親友及其小孩並不熟識,所以開始時不要強迫他招待客人。你可以請他在旁邊幫忙拿東西,幾次以後,孩子自然就會知道如何當小主人。平常要讓孩子參與一些簡單的家事,孩子一旦認為自己是個好助手(尤其是得到父母的稱讚),就會感到很得意,當他成為小主人時,自然會做個快樂的使者。


*安排特殊活動,要先和孩子說明或討論
如果是在特殊日子,例如:生日時專程請親友或小朋友到家裹作客,最好事先告訴孩子,讓孩子有期待感,並徵詢他︰「幫爸媽做個小主人,好不好?」然後和孩子一起計畫、安排請客事宜,配合家裹的空間和人力,讓節目及點心的安排都能適合孩子們的喜好。作計畫時,還可以視孩子了解的程度,要求孩子遵守家中一些特別的規矩(如︰吃餅乾時,記得提醒小朋友們用小盤子裝著),同時,玩具的歸架也可以列為計畫中的一部分。事先的計畫與安排,也能讓孩子有當小主人的感受。


*了解常往來的鄰居孩子習性並與家長連繫
常往來的鄰居孩子,家長間應彼此了解、聯繫,讓對方知道自己孩子的特殊習慣和行為。例如︰孩子會對某種食物有過敏反應的生理習性,讓對方家長了解後,也好為孩子消弭小朋友間「大家都喝,為什麼你不喝」的排擠。此外,也需事先了解彼此孩子的發展,例如︰某個孩子還無法握牢玻璃杯時,最好讓所有孩子都用塑膠杯,以免只有發展較緩的那個孩子使用塑膠杯,而遭到其他孩子的嘲笑。

父母請將主導權交給孩子
讓孩子自己招待小客人是孩子最高興的事,但是父母還要留意下面幾點,以免發生不愉快或造成不良的影響︰

*引導但不打擾
當孩子與小客人們自由地玩耍時,除了必要的協助外,最好不要去干擾他們。不過,當他們的舉動干擾到其他家人時(如︰大吼大叫、乒乓作響),你可以適時出現說︰「哇﹗你們玩得這麼熱鬧啊?我來看看你們在做什麼﹗」然後查看有無不安全的活動。在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破壞他們玩興的原則下,偶爾提醒一下,孩子慢慢會學習自主的。

*訂定清楚家中規矩
在孩子們一來一往中,我們應持以公平無私的態度。對方雖然不是自己的孩子,但該讚美的就立刻讚美,該勸導的也不必縱容。而家中已有的特殊規矩(如溜冰鞋不可穿著踏進客廳等),也不必在此時破例。

*分享必須出於自願
強迫分享往往會造成孩子產生討厭客人、不喜歡客人來訪的後遺症。所以,不要強求孩子把自己的東西與小客人分享。尤其是孩子最喜歡的、或很容易弄壞的物品,與其讓小客人看到了要玩,而孩子堅持「不給你玩」,鬧得雙方都不愉快,不如事先讓孩子把它收起來,拿出其他願意讓小朋友玩的玩具。讓孩子學習到,以後到了別人家裹,別人也可能會有一些東西不願給他玩。強迫分享的結果往往會造成孩子產生一種討厭客人或不喜歡客人來訪的錯覺。
別人的反應通常是刺激孩子學習的最佳催化劑,因此在家裹或幼稚園裹也可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交替地、反覆地體驗客人和主人的經驗,如︰「你當外婆,我當小表哥,我們從敲敲門開始……。」大人也可以說故事的方式假想小客人來的種種可能情況,或故意扮演各種「不聽話」或「有禮貌」類型的角色,讓孩子在戲劇化的過程中體驗「怎樣才是受歡迎的小客人」或「怎樣才是個好主人」。

文章引用自http://parent.kimy.com.tw/new/keyArticle.aspx?art_id=72&g_id=3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小遊戲,大大學問!

  遊戲在兒童生活中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對年紀較小的孩子而言,遊戲幾乎就是生活的全部。它是孩子學習的泉源,透過遊戲,孩子在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學習將來人生中必須具備的重要技能。

對三歲以下的寶寶來說,遊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呢?


促進感官功能的發展

 寶寶一歲前,主要都靠感官來與周遭環境打交道,如果爸媽用色彩鮮明、或會發出聲音的玩具來逗他,他就會感到高興,還會想要用手去抓。這種簡單的遊戲可以刺激寶寶視覺、聽覺、觸覺的發展。


鍛練體能,促進身體健康

 藉由遊戲,寶寶逐漸加強肢體動作的發展。從最初的坐、爬、站、走、摸、抓、搖等基本四肢動作,到能夠自由行走後的跑、跳、爬樓梯、投擲東西,再大一點則是藉玩具及遊樂設施來鍛鍊細部的肌肉發展及手、腳、眼、腦間的協調。


發展語言能力
 寶寶最初只能聽別人說話,漸漸變成可以咿咿呀呀地與大人應和;從與他人的互動遊戲中,寶寶逐步了解字詞的意義,並學習用語言說出物體的名字。當寶寶再大一點時,還可以藉由兒歌、童謠來練習更多詞語與句子。


滿足探索慾

 當寶寶能夠獨立行走後,源源不絕的好奇心開始得到解決的出口。遊戲就是一種滿足寶寶探索慾的方式,藉手的抓握、腳的踩踏,寶寶認識愈來愈多物體,也更了解這些物體的屬性。


發展智力。

 除了滿足探索慾與好奇心,寶寶也從遊戲中豐富知識,增長智慧。經由自己的探索及大人們對各種「為什麼」的回答,寶寶漸漸了解事物的因果關係,也開始運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學習發展人際關係

 寶寶藉著與大人及玩伴間的互動,增進對他人的信任與親近,也可以培養友愛精神及與人合作的意願。


激發想像力、創造力

 當寶寶開始會玩想像遊戲時,藉著角色的扮演,練習做個小小編劇家。這種遊戲可以促進寶寶的思考力及創造力。


保持愉快情緒或宣洩怒氣

 寶寶如能常保愉快,對身心正面發展極有助益。遊戲讓寶寶保持快樂的心情,在他不高興時,遊戲也可以提供發洩的管道。


培養道德感

 從需與他人互動的遊戲中,寶寶可以學習遵守規則,尊重他人,並從比賽中學著面對成功與失敗。


  不要小看遊戲的價值,爸媽們不但要讓寶寶盡情玩耍,而且還要抽空陪他一起玩,因為對寶寶來說,遊戲不只是遊戲,而是最要緊的工作呢!



作者:奇蜜親子網專業編輯

文章引自 http://parent.kimy.com.tw/new/article.aspx?g_id=3&id=1197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4種活動啟發孩子的語文智能

語文智能的發展有階段性,大抵言之,是由聆聽、說話,進步到識字、閱讀與寫作。對4-6歲階段的幼兒而言,因為識字有限,最適合著力的點應是包括聆聽、說話與識字能力的培養。

活動1:講故事
「為孩子朗讀」是親子之間最常見、也最溫馨的說故事形式。不必刻意,運用聲音的韻味來表現,以聲音將圖畫書中的文字化為幸福的音符,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聆聽的習慣,也可以幫助他瞭解語言和文字的關係。又因為文字和我們平常說話不一樣,孩子因此有機會接觸比較複雜的語言結構。在公園裡,我們可能會指著樹上的鳥告訴孩子這是「鳥」或「小鳥」,而書上的文字可能是「有一隻鳥站在高高的樹上」。親子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藉由親子互動和具象的圖畫,反覆的累積孩子對語音、語意、語法、語用的掌握,為孩子奠下注意聆聽、表達、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活動2:演故事
幼兒精力充沛,聽故事不夠過癮,也可以故事為劇本,自導自演一番。幼兒的想像力豐富,紙箱可以當家,幾根草可以當菜,一個人可以當好幾個人用,就可以演出許多故事。這樣的表演活動提供幼兒機會,自然而然的以自己的話語說出故事中的對白,描述故事的情節,是一種高級的語文活動,表示幼兒已經脫離鸚鵡學舌的階段,能夠用自己的話語表達意思,與他人溝通。

活動3:玩故事
「玩」是幼兒生活的重心,若與故事連結,則有相乘的效果。「老師說」這個遊戲,就很可以與故事中所提到的一些動作結合。當幼兒由故事中學到一些動詞,例如:灰姑娘「一邊跪著擦地板,一邊唱歌」、白雪公主「吃了毒蘋果,昏倒了」、小鹿班比「高興得跳起來」等,都可以取代「起立、坐下、摸頭」等傳統的老師說指令,小孩有新鮮感,玩得特別高興。先請幼兒當學生,跟著你的指令做動作;熟練後,親子角色互換,讓幼兒當老師,喊口令指揮你的動作。這樣,幼兒無形中就學會如何演出(與說出)這些句子以及這些句子的意思。

活動4:文字接龍
當孩子的詞彙逐漸增多後,可以開始玩文字接龍。文字接龍簡單易玩,不需任何設備,最適合在交通的路途中用來排遣光陰。接龍可以由造詞開始,遊戲規則很簡單:大家輪流依據前一個人所造之詞的最後一個字為開頭,造一個新詞,例如:爸爸說「天空」,媽媽說「空氣」,幼兒說「氣球」,爸爸又說「球場」……造不出新詞的人就遭到淘汰,誰能堅持到最後就是第一名。大家需要事先決定是否可用同音字(例如:「氣球」可接「求救」。若允許使用同音字,可降低遊戲難度),並規定不能造結尾是「子、了」等難以接續的詞。

前面介紹的句子拉長法觀念,也可運用在文字接龍遊戲中。大家先都說一個字,第二回合要用該字造成一個詞,第三回合要用那個詞造成一個句子,第四及以後的回合要再拉長那個句子。大家可先說好通過幾個回合就算過關。例如:「玩」變成「好玩」,變成「這個遊戲很好玩」,再變成「這個遊戲很好玩。我還要再玩一遍。」

 

本篇文章引用自育兒GOGO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握筆到寫字step by step

有別於過去父母總是儘早讓孩子提筆寫字,現在爸媽教養知識豐沛,反而擔心寶貝太早握筆,而傷害了還沒成熟的小肌肉。其實只要不限制寶貝字體大小或者握筆的正確度,讓寶貝像畫畫一樣快樂地寫字,也是OK的。


從塗鴉到握筆
寶寶1歲以後隨著小肌肉的發展,開始有握東西的能力,他們喜歡學爸媽拿著筆寫字,但通常只能像拿湯匙一樣,用整個掌心握住筆,並沒有很多力道。

慢慢地,他們開始能在紙上畫出線條,甚至是一個又一個螺旋構成的圓,約2歲半到3歲之間,寶貝的塗鴉開始出現形狀,甚至畫出只有頭和四肢的蝌蚪人。

5歲左右,寶貝的觀察能力更細緻,小肌肉的力道和靈活度大幅增加,有些孩子仿照大人主動嘗試使用3指握筆法,雖然姿勢不一定標準,但如果
爸媽要求寶貝模仿寫幾個簡單的字,已經難不倒他們了。


生活自理,為寫字做準備
太早讓寶貝寫字,的確會因為虎口肌力和穩定度不夠,而造成寶貝的手部負擔;寶貝可能不自主地連無名指、小指甚至手腕都一併用上,卻寫得又慢、手又容易累,不小心還把紙寫破了。一般建議4~6歲學習寫字比較恰當。

不過小肌肉的靈活度和肌力,與平日的練習息息相關;不是每個孩子到了3歲就一定適合提筆,同樣地也不能限制3歲以前的孩子絕對不能握筆塗鴉。

要怎樣才能讓寶貝的手部肌肉為寫字做好準備呢?其實生活中處處隱含修練秘笈,只要日常起居能讓寶貝多動手生活自理,自然能為寫字做好充分的準備。

譬如吃麵包的時候,讓寶貝自己捏成小塊,吃飯的時候自己餵,並學習使用筷子夾菜;吃飽飯請寶貝幫忙收拾,並使用牙線和小牙刷刷牙;洗澡完後自行穿上衣服褲子,打開、擠出並蓋上乳液……等,都能默默培育寶貝的書寫能力。就算寶貝動作慢、做得不盡理想,也應該鼓勵他自己來,因為練習得愈多,動作自然快,肌肉也愈強健靈活,還能同時增強視動協調能力呢!

6個tips 從握筆到寫字真easy
法寶1:塗鴉好開心,紙筆準備好
  3歲左右,寶貝開始模仿爸媽用手指握筆。趁著這股熱忱,好好地跟寶貝一起塗鴉畫畫。給一張大大的紙,或者一本他專屬的畫冊和無毒的粗色筆或蠟筆,供他盡情揮毫,使寶貝日漸對紙筆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情感,日後學寫字也能當作畫圖般地開心。
法寶2:欣賞寶貝作品,看到趣味
  即使爸媽完全看得霧灑灑,但只要問:「你在畫什麼呀?」寶貝就會開心地將他的得意之作介紹一番。儘管寶貝畫的跟實物相差十萬八千里,也不用費心糾正,畢竟寶貝能以他的方式將眼睛看到的、腦海想的具體畫出來,就已經很不容易了。給他一些鼓勵,試著從他的角度去理解、欣賞,說不定會看出另一番趣味。
法寶3:聽故事,認得幾個字
  寫字之前通常會先認字,2歲以後,當寶寶比較能夠靜下心來聽故事,就可以一邊比著字一邊念,讀久了,寶寶自然認得幾個常用字。在家無聊,爸媽可以拉著寶貝的手一起仿寫日曆或書本上的大字;平日坐公車、逛街時,沿途海報若出現寶貝認識的大字,也可以一人一手伸出食指共同在空中寫字,練習筆畫順序。
法寶4:描畫虛線+填色遊戲
  學習寫字之前,爸媽可以給寶貝一些紙筆練習,譬如在紙上描畫一些虛線,讓寶貝用實線連起來,或者在寶貝任意塗鴉的圓圈裡填上顏色,先是粗虛線和大面積,慢慢地再縮小線條筆畫和著色面積,慢慢提高寶貝的手部穩定度。等寶貝做得不錯,就可以開使用虛線寫些簡單的符號或字,讓寶貝進入書寫世界。
法寶5:提筆寫字,要用適合的筆
  通常建議4歲以後再握筆寫字,滿5歲以後更恰當。爸媽帶寶貝去選幾支他喜歡的,而且適合的筆。一般而言,直徑0.8公分左右的三角筆較為好握。雖然筆頭裝飾可愛圖樣的比較吸引人,但卻會增加寶貝手部負擔,最好等寶貝長大再買。
法寶6:字體空間配置,優先學習
  像畫圖一樣,剛開始先讓寶貝自由發揮,以掌握字體空間配置、學習筆順為優先,而不必將字體侷限在方格裡,規定他要寫多大,等學會後再慢慢地縮小字體。練習時,從筆畫簡單而寶貝又認識的字開始,如果沒有那麼多簡單的字,則以寶貝熟悉的字為優先。寫對了,多給寶寶鼓勵,寫錯了稍加提醒就好,不要為了求正確性或者美觀,而壞了寶貝學習的樂趣。
 
 

本篇文章出自學前教育月刊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志工服務心得~看見生命的希望

                              亞東早療志工黎寶蘭

醫院,是貫穿人類完整一生歷程的地點,從出生到病,到老,到死亡;也是看透人生的最好場域。

2004年大哥在一場車禍中驟然離世,公公又因主動脈剝離在亞東開心團隊合作下救回一命,在短短一個月內,我面臨人生重大的二次生離死別,突然意識到生命的脆弱與可貴,也開始了我在亞東醫院志願服務的幸福人生。基於自我療癒,以及喜歡小孩的天真、可愛,我選擇了兒童為我主要服務的對象。

在早療中心近二年的時間,和部分學員的家長也從服務關係轉為像朋友般的親切,經俊逸媽媽同意,刊載分享孩子出生後所處遇的困難和心理轉折。

俊逸是兒科加護病房的常客,在坊間診所以早產兒身份來世界報到,出生時缺氧導指腦部受損。認識他時,像個海綿體「躺」在娃娃車裡,身體的骨架無法支撐他坐起來,更別說要爬、行……但俊逸總是帶著一張無邪的笑臉來做療育。和俊逸媽媽熟捻之後才了解,在媽媽開朗笑容的背後是經過多少的心理建設才能有這般堅強的力量,支持著他的寶貝一步步的復健。早產兒的心肺功能往往比足月生的嬰幼兒差,體弱多病使得他們母子在早療的路上增添許多變數和困難。俊逸媽媽非常清楚自己沒有退路,所有的困難若不由她一一克服,孩子便沒有希望。堅辛的三年,俊逸三歲了,終於可以「坐」著娃娃車進中心療育做復健。是多麼令人振奮的訊息!也是值得許多家長倣效的典範。

不論在4D兒童病房或是早療中心,看到孩子堅強努力為生命搏鬥,發揮堅毅的生命光輝,讓我重新看見生命的希望。家長,或阿公,或阿嬤,為自己家中的孩子不辭辛勞,不畏風雨的接送與陪伴服務的這幾年,我在服務對象的身上看到生命的價值,感謝他們讓我參與他們的生命歷程,以及帶給我的醒思和啟示。我們每一刻都在做決定,選擇我們要成為「誰?」我們的價值,來自我們「自由選擇」。而「選擇」就是一種承諾,「自由」的另一層面是責任。透過自我覺察,選擇自己的行動,創造自己的命運及獲得生命的價值。

我認為自己是志願服務工作中的最大受益者。不但運用醫院教育訓練的資源,還有社工師的專業指導,也獲得服務對象生命歷程的經驗,讓我不得不督促自己要努力跨越自己生命中的鴻溝。當學會同理他人的感受後,更能夠尊重生命和珍惜身邊所擁有的一切,發現自己可以做得更多,也可以不斷地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

 

本文亦發表於志工20週年特刊中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孩子一起展翅飛翔-早療家族會員大會活動報導        

                                                             社會工作室 吳念庭社工師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在2010年1月23日成立,將早療家庭一個個連結起來,希望成為每位孩子及家長的支持互助站,漸漸的越來越多家庭聚集起來,至今家族會員已達99人,人數持續成長中,早療家族提供圖書玩具借用服務、聯誼親職講座活動、家長成長團體及親子活動等,透過活動一點一點建立家庭間的互動,讓家長能透過彼此交流相互激勵,有力量陪伴孩子勇往前行。

2011年1月8日是早療家族第一次的會員大會,當日90多位家長及孩子攜手蒞臨參加,會員大會除了會務報告家族討論外,也安排心路基金會執行長宗景宜女士來進行分享,宗景宜執行長分享自己一路陪伴孩子的經驗,我們看見她努力倡議並成立心路基金會的歷程,且明白身為家長自身的力量,藉由播放「好天天」影片,傳達孩子及家長努力不懈的精神,非常動容、激勵。

大會活動另邀請資深特教老師郭色嬌女士來進行家長居家療育方式座談,老師以輕鬆幽默的方式進行演講,深入淺出,強調『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帶給家長許多思考,活動最後的交流,也活絡家長間的互動。另一個精采畫面為當日孩子的活動,在家長志工帶領下,孩子進行可刺激小寶貝手眼協調能力的DIY及舞蹈律動活動,不僅增加孩子生活趣味,過程中更是笑聲不斷,活動結束時家長及孩子皆是滿懷笑意,滿載而歸!

這次活動由家長們參與規劃及協助,家長發揮自己的力量來參與家族事務,這一刻,家長展現力量…。『面對孩子的遲緩問題,憑藉著對孩子的愛,絕不放棄,堅持陪孩子走療育的路…』這是許多早療家長的心聲,無條件的付出,期盼孩子能夠多說一個字、走穩一步路…,家長們與其獨自面對,不如站出來彼此支持,在生命的轉彎處,早療家族給您支持與關懷,讓我們一起找到正向的力量,彩繪與孩子共同的玫瑰人生!歡迎加入亞東醫院早療家家長參與大會活動,專心聆聽講座族!

早療家族加入資格:0-6歲兒童經亞東醫院早療門診評估,兒童確立遲緩診斷的家長;兒童已在本院進行復健治療的家長。
   早療家族連絡專線:(02)7728-1142  或親臨B1社會工作室辦理

文章同步刊登於亞東醫院100年2月份院訊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點時間 陪孩子玩  作者  亞東醫院復健科廖皇閔職能治療師

    兒童治療師每日的工作就是和一群慢飛的天使在玩,從遊戲的過程中去提供孩子所需的感覺刺激及動作訓練治療。和這群慢飛的孩子長期的相處下來,發覺到會玩以及會主動探索環境的孩子進步潛力是最大的。最有效果的治療就是讓孩子很有動機很有意願的去參與所有的治療活動。而要孩子有動機就是要讓孩子玩的很開心,很多的家長都會說,孩子很喜歡來上治療課程,因為他們覺得是來玩的。因此常在評估完小孩後,都會建議媽媽爸爸們在家中多陪孩子玩。但是每當這句話說完後,往往就會看到家長的眉頭皺了一下,然後就會得到很多的回應說:

 

要買哪些玩具給孩子玩呢?

我每天都會拿很多玩具或教具來教他玩,但是都教不會。

我都會帶他去公園玩,他都會自己玩阿!

我已經讓他去上很多的課程,這樣還不夠嗎?

每次要陪他玩,他都跑來跑去的,靜不下來,都坐不住,根本沒辦法和他玩…

 

許多家長的觀念及想法認為孩子來做治療就是要訓練和學習,印象中的學習就是要孩子乖乖的配合大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來做訓練,要求孩子單調的練習單腳站、串珠珠、認形狀或認顏色…等,有些家長認為最好是治療師可以再拿根棍子,這樣孩子才會乖乖的學。但這樣的場景只是讓我想到是在訓練馬戲團的動物做特技表演,而治療師的角色就是馴獸師。療育絕對不是這樣的進行方式。

常常治療師在介入孩子時,剛開始治療師都會跟在孩子的身旁做觀察,等看到孩子有喜歡的玩具或活動時,才會拿出孩子可能會喜歡的玩具或是設計一個孩子會喜歡的活動。如果沒有事先跟家長說明治療師的用意時,很容易會被家長指責說來做治療,治療師什麼都沒做,只會拿玩具給他玩!

其實要家長陪孩子玩的確是相當困難,很不容易的。難在家長沒時間沒體力以及不知道要怎麼玩,還有不知道為什麼要玩呢?

孩子的工作就是遊戲、就是玩,孩子是藉由遊戲來認識我們環境及做學習。而我們大人要協助的不是來幫助他們學習,而是協助他學習如何去學習。孩子要學的東西很多,是學不完的。我們要教孩子的不是片段的知識或技巧而是要訓練孩子有肯學、有動機、有專注力及願意嘗試的學習態度。對於學習最重要的就是動機和情緒穩定,需要重視的是遊戲的過程,而非遊戲的結果。強調的是遊戲的過程中,孩子的主動性、情緒、專注力、遇挫折的態度…等。這些是需要我們大人協助孩子去養成的。

放下身段、融入孩子的玩法就是好的遊戲,遊戲不一定要按照書上的方式進行。要放下身段陪孩子玩,是需要心無旁鶩。如果有很多事情要煩心的話,也不建議陪孩子玩。因為陪孩子遊戲是需要很用心,很專心的觀察孩子的表現和情緒,需要適時的提供協助以及陪孩子一起解決問題。如果大人同時還有其他煩心的事情,就很容易不耐煩或是動怒,甚至於想打孩子。最佳的陪伴孩子玩的時間是每日半小時,可利用睡前或是將看電視的時間拿來陪孩子遊戲。在這半小時放下手邊的事情,專心的陪孩子玩耍。而針對有發展遲緩的孩子,每日的半小時次數最好可以增加六到十次,增加的是半小時的次數,而不是延長玩的時間持續到好幾個小時。

和孩子玩是一門藝術,所謂的藝術就是方式、原則及理論有很多,但就是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是適合每位家長和孩子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會玩的很開心,很專心的在從事活動或遊戲,會一直想持續下去,有在動頭腦思考的感覺。遊戲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有這樣的表現。這樣的專注力完全不同於孩子看電視的專心,看電視的專心是發呆,腦袋是放空的。藉由每日半小時和孩子玩耍,來建立良好的親子互動模式,持續下去,家長們一定會感覺到孩子的成長及進步,這種的親密關係及成就感是最真實、最珍貴的。每日花半小時陪孩子,勝過花大錢讓孩子上各種的才藝班。

文章發表於媽媽寶貝雜誌專欄中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泛自閉症(ASD)兒童的教學與輔導」研習課程

     近年來,在臨床被診斷為「泛自閉症障礙(ASD)」的兒童越來越多,無論是相關專業人員、特教老師、普通班老師以及家長,都迫切的想深入了解這群星兒,希望能找到最適合他們的療育方法。本會特別針對「學前及國小中低年級」之中重度典型自閉症兒童的核心問題:遊戲技能、溝通語言、社交人際、感官知覺與行為情緒;以及高功能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兒童常見的學校適應、同儕互動、情緒管理等困難,規劃出兩場次的一系列完整課程,聘請實務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前來授課,讓學員從務實的課程中掌握到不同程度與特質之ASD兒童的問題與需求,進而學習具體實用的教學與輔導策略。

一、主辦單位: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二、研習日期、時間、場地與費用

場次

課程名稱

日 期

時 間

場 地

人數

研習費用

1

自閉症兒童的教學與介入策略

100.3月5~6日

(週六、日)

9:00~16:00

共計12小時

第一家園

研習教室

65人

1,500元

2

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輔導

100年

4月9日

(週六)

9:00~16:00

共計6小時

第一家園

研習教室

65人

800元

 ※研習費用含講義、午餐及茶點。

三、研習對象:兒童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和團體的教保員、幼托園所老師、國小中低年級普通班教師、學前及國小特教老師、治療師、心理師,以及家長和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人士;每場次65人。

四、課程內容與講師簡介:

()、「自閉症兒童的教學與介入策略」課程表

*註:本課程內容係針對較年幼及中重度典型自閉症兒童的策略

  日期  

時間  

3月5日(週六)

3月6日(週日)

0830~

09:00

報 到

報 到

09:00

12:00

1.促進自閉兒社會性互動與遊戲技能的策略

(1)自閉兒的特質介紹

(2)培養共同注意力與社會參照能力的策略和活動

(3)建立模仿能力的策略和活動

(4)遊戲與玩具的選擇和活動應用

3.自閉症兒童感官知覺問題分析與處理策略

(1)自閉症兒童感官知覺系統特徵與常見的問題

(2)感官知覺系統問題與情緒行為問題之關係

(3)處理感官知覺問題的策略與訓練活動

講師:林儀婷老師

臺北市南海實驗幼稚園特教班教師

講師:黃恢濤老師

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組長

12:00~

13:00

午餐時間

午餐時間

13:00

16:00

2.自閉症兒童的語言溝通訓練

(1)自閉症兒童語言溝通特徵

(2)建立溝通動機/行為的策略與活動

(3)口語/非口語溝通的訓練策略與活動

4.自閉兒情緒行為問題的分析與處理策略

(1)自閉症兒童情緒行為問題分析

(2)常見情緒行為問題有效處理策略與

     實例分享

講師:席 芸老師

第一社福基金會復健組組長暨語言治療師

講師:李惠藺老師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

資源班教師

(二)「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輔導」課程表

時 間

課  程  綱  要

講   師

日 期

8:30~

9:00

報     到

4/9

(六)

9:00

12:00

1. 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特質與情緒管理

(1)鑑別診斷與身心特質

(2)培養孩子情緒管理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策略

     ~ 活動設計與實例分享

3)處理孩子負面情緒與不適當行為的策略

  王意中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學校巡迴輔導心理師

12:00~

13:00

午  餐  時  間

13:00

16:00

2. 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社交技能訓練

(1)心智理論的教學原則與技巧

(2)社交技能活動設計與策略應用實務分享

     ~ 如何幫助孩子交朋友

3. 學習輔導策略(寫功課、考試、組織工作、時間管理)

蔡淑玲老師

台北市光復國小資源班教師

台北市情緒行為專業

支援教師

五、研習地點:第一家園大樓研習教室(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50巷316號7樓)

六、報名期限:即日起至額滿為止,請隨時上本會網站查詢報名情況。

七、報名方式

  1. 一律採用劃撥繳費,劃撥帳號:19965518 戶名: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2. 請將報名表連同劃撥單收據(請於通訊欄註明「自閉症兒童的教學與介入策略/「亞斯伯格症與高功能自閉症兒童的輔導」研習報名費

             傳真至本會。FAX:02-2720-1932。

  1. 傳真後請來電確認(聯絡人:黃琬婷小姐02-2722-4136#855),謝謝!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北縣(新北市)100學年度國小特殊教育需求新生入鑑定開跑囉!!

提供新生家長新北市鑑定安置相關資訊、介紹國教階段特殊教育資源及說明入小學前需準備的能力,以協助家長及特殊需求學生入學準備。 
適用對象-年滿6歲身心障礙、發緩遲緩或疑似身心障礙兒童(93.9.2-94.9.1出生)

申請時間-100年2月11日至2月25日至戶籍學區國小輔導處特教組申請新生鑑定安置。

檢附文件-鑑定申請表暨家長同意書、確認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正本、身心障礙相關文件(手冊、早療評估報告、診斷書..)、其他資料

備註-申請暫緩入學者,需附暫緩入學教育計畫

聯絡電話-新北市教育局特殊教育科29603456轉2686

            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29438252轉702-705

相關表件將於近期內於臺北縣特教資訊網公告(http://www.sec.tpc.edu.tw/)。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了那麼多次了都教不會!   作者  亞東醫院復健科廖皇閔職能治療師 

 

最近有幾部有關廣泛性發展遲緩兒童的電影上映,其中『海洋天堂』電影中的父親希望在僅存的時間裡,教會自閉症孩子如何穿衣服、學習認路,學會如何照顧自己,懂得如何獨立生活這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電影中雖然很簡短的帶過。但在真實的生活中,這些動作能力的訓練是最讓遲緩兒父母親花最多時間且最費心力的事情。如果父母親沒有根據孩子的理解程度去嘗試不同的方式教導,而僅用教一般孩子的方式去教,心態上也沒有做適度調整的話,往往就會造成我們大人情緒的失控,而做出傷害孩子的動作。

遲緩兒的教養會比一般孩子來的困難,在於孩子學習能力較不足,特別是一些我們大人看起來是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或動作上,例如穿脫衣服或如廁…等。越是簡單的事情,越是不容易教。我們從來都不知道小時候是如何學會穿衣服或是上廁所…等的基本生活能力。似乎是不知不覺就會了。這些動作能力對我們來說已經是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的反射動作,這樣不經思索的學習方式,會是更難教導的。因此,最常看到的場景是媽媽爸爸嘴巴邊唸:「啊!就這樣穿阿,教那麼多次了都不會。」,邊做動作,然後孩子站在一旁則頭上冒出許多的問號。

在教導遲緩兒一些動作或活動時,有些會讓我們生氣的事情,其實只要我們大人換個觀念,改變教法或要求的話,一些不必要的情緒反應是可以盡量避免的。

將每件事情分成幾個小步驟,讓每個步驟之間的差異非常細微,那孩子們將會很輕鬆容易的接受或學習新的動作活動,例如想讓孩子嘗試新的食物時,可以將食物切成細細的,細到讓孩子察覺不出來,再加上他喜歡的食物,下次再增加一點點量,用非常慢的速度,調整到適當的量,所花的時間可能要一個月或是更久孩子才會接受新的食物,但這有什麼關係呢?或是看似很簡單的穿襪子動作,可以試著將動作分成雙手將襪子開口拉開將拉開的襪子口套入腳指頭將襪子拉高至腳踝處整理襪子前端。每完成一步驟就鼓勵或獎勵,如此的學習過程,孩子和大人會感到輕鬆愉快。將動作分的越細,學起來會越輕鬆、越有成就感。千萬不要心急的想要一次教會所有的步驟,而是要等到每個步驟都熟悉穩定後,再進行到下一步驟。步驟不一定要從頭學到尾,可視孩子的情況而定。從最後一步驟開始學起,孩子會較有成就感從第一步驟或是中間步驟開始學,孩子會較有參與感。

這些的教導原則對於遲緩兒是必要且有效的。用對的學習方式所花的時間可能會比較久,但是學習的過程是較輕鬆,孩子的情緒會較愉快。另外,學習的速度越緩慢的話,學習的效果會越穩定。[緩慢]及[穩定]是教導孩子學習的必要態度。與其將目標擺在動作事情全部都要會完成,倒不如讓孩子先學會完成許多的小步驟,這樣孩子可以獲得更多的成就感,也會讓孩子在學習新動作或新活動時較有動機而且會積極配合,我們大人的情緒也會比較穩定。

 

文章發表於媽媽寶貝雜誌專欄中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