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孩子發展遲緩後,我該怎麼辦?作者 亞東醫院復健科廖皇閔職能治療師
大多數有發展遲緩的媽媽爸爸,常在拿到診斷報告書後,所接受到的建議就是積極接受療育。對於療育不清楚加上內心的緊張擔憂,常讓媽媽爸爸感到相當的無助。坊間有很多療育單位及療育項目,有醫院、診所、發展中心或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物理治療、音樂治療…等,不知道要讓小孩接受哪種療育課程。於是許多媽媽爸爸就到處去找治療,幫小孩排滿了各種療育課程。
許多接受療育的媽媽爸爸,把各式各樣的治療課程,當成是帶孩子去上補習班或體能課,而且怕健保的治療不夠,還去上昂貴的自費治療課程。媽媽爸爸就像是一隻無頭蒼蠅,誰介紹哪裡好,哪裡有效,就往哪邊去。而當真正問媽媽爸爸孩子有沒有進步時?大多都是回應:治療師說是有進步。再問媽媽爸爸自己覺得呢?大多數的媽媽爸爸都說不知道。反正就是有做就有效。甚至有媽媽爸爸認為,孩子的治療時間,其實是自己休息的時間,把小孩丟進治療室,媽媽爸爸可以在治療室外面休息、逛街或是做自己的事。
其實在接受孩子有發展遲緩後,最重要的不是排滿各種的療育課程,而是要正確的調適心態,改變家庭的生活方式,把治療的活動或方法融入家庭生活當中。有發展遲緩的小孩是比一般小孩需要更適合的教養及帶領方式。行為、情緒或是動作的養成或改善,是不可能只有靠在治療室中就可以改變的,而是要類化到各種場合及環境中。和孩子密集有效的互動經驗,是可以改變大腦的生理結構的。接受療育絕對不像是去上補習班或是體能課,找名師,學好課業,考個好成績,媽媽爸爸就可以放心的。反而最讓治療師擔心的是,孩子在治療室或是治療師身邊表現的都非常好,但是一回到家或是在媽媽爸爸的面前,就又是另外一個樣子。這樣的媽媽爸爸又常沒有警覺的認為,小孩都是這樣的,只怕老師,覺得只要在治療室很乖就好了,就慢慢會進步。這樣的心態反而容易耽誤到小孩的進步。因此,要再次提醒的是,在治療室不是學課業,而是要將對孩子有幫助的治療活動或技巧,融入到生活當中。這就是面對小孩有發展遲緩時的首要步驟,要有正確的接受療育的心態。
發展遲緩的孩子,接受療育治療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孩子可以愉快的在家庭及學校中過生活,最後要回歸的環境是家庭、學校或是工作場所。療育的時間通常是要持續很久的,甚至於可能需持續一輩子的,並非像感冒生病藥吃一吃就好了。治療師及治療室不可能像變魔術一樣,當您把孩子丟進治療室後,治療師就變出一個很乖、很聽話的孩子出來給您。這是不可能的。真正要陪孩子一輩子的是父母親而非治療師或其他專業人員。因此家長該做的是多看治療師怎麼帶孩子或是常和治療師討論如何將治療活動方式及帶領孩子的技巧融入生活中,這會比幫孩子排滿課程來的重要。最了解孩子的是父母親,治療師及其他專業人員可以給您的只是理論、原則及經驗。父母親應該親自去試試這些原則及經驗適不適合在家中孩子。
另外,有發展遲緩孩子的家庭生活要做適度的調整,每天一定要有可以專心陪小孩玩的時間,玩對於發展遲緩的小孩非常重要的,其實治療師就是將治療活動融入到玩的過程當中,讓小孩可以慢慢的進步。因此,較不建議幫孩子排滿了療育課程,常上玩課後回到家後小孩和媽媽爸爸都累攤。最理想陪孩子玩的時間和次數是每次約半小時,一天約六到十次。在玩的過程中,媽媽爸爸也可以觀察及發現到小孩的進步及能力,那種感覺會是相當有成就感的。因此,針對發展遲緩的小孩,媽媽爸爸每天一定要有固定陪小孩玩的時間。
照顧發展遲緩孩子的媽媽爸爸的確比一般的家長承擔了更大的壓力。但是忙碌的療育課程,常常會讓媽媽爸爸和小孩身心俱疲,且不容易看到孩子有明顯或大幅度的進步。如此一來往往造成更大的壓力,更容易放棄需持之以恆的療育。孩子的進步不像是考試,有明顯的成績分數。進步是一點一滴所累積的,這是須要媽媽爸爸放下身段、放鬆心情長期陪伴孩子才能觀察到的。因此,發展遲緩的孩子是需要有更多的親子相處時間。良好的親子關係時間越多,這群慢飛的天使才會進步的更快。這一點是許多有發展遲緩孩子媽媽爸爸所忽略的。
文章發表於媽媽寶貝雜誌專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