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什麼診斷呢?
作者 亞東醫院復健科廖皇閔職能治療師
常在評估孩子過程中,會聽到 父母親抱怨說:孩子到每個地方所說的診斷或建議都不太一樣。有些說我的孩子只是過動、注意力不足;有些說是智能障礙,甚至於說可能是自閉症。越聽越是複雜,我的孩子到底是什麼診斷呢?這個問題的確常常困擾著遲緩兒的父母親。
和發展遲緩有關的診斷,是很複雜,很不容易在短時間就下判斷的,也無法使用儀器去做檢查,通常是根據專業人員的對診斷的了解程度或經驗來提供家長相關建議的。雖然每種診斷都有標準的診斷原則,但是真正很單純符合診斷原則的個案並不多,再者即使有符合診斷標準的,多數的遲緩兒又常有合併其他診斷症狀,例如:智能障礙合併過動,有這類診斷的孩子,父母親的主述就是孩子學習能力不足。那孩子的學習能力不足是注意力不足影響學習的呢?還是因為智能不足而影響學習?如果孩子做出來的智力測驗結果分數又剛好落在智能障礙的邊緣,那診斷更是複雜了。
遇到有這樣困擾的家長,我常會說, 孩子是什麼診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親要清楚的知道我的孩子生活遇到了哪些困難?針對這些困難,要想辦法協助孩子克服困難或是調整環境讓孩子可以去適應。這些才是父母親要花心力的地方。甚至於偶爾會遇到一些父母親為了確切的知道孩子是什麼診斷,花了許多的時間及金錢,到處看醫生、到處做評估。而耽誤了孩子的黃金療育時間,這真的是太可惜了。孩子是什麼診斷分類,就交給專家學者去煩心就好。父母親該重視的不是在這個部份。
針對發展遲緩的孩子,父母親應該重視的是孩子所有的生活適應能力,這些能力包括了所有食、衣、住、行、育、樂。孩子會不會自己吃飯?會不會表達?會不會穿脫衣服及鞋襪?學校上課鐘響了會不會進教室?上課時會不會離開座位走動?注意力是否足夠可以專心聽講?會不會和同學一起玩…等。有發展遲緩的孩子常在這些基本的適應能力上會出問題,而這些的生活基本技能常都是需要特殊的方法或是策略(特殊教育)去讓孩子學習及了解的。這才是發展遲緩孩子最重要該會的能力。家長要先重視的是這些能力,而不是我的孩子到底是什麼診斷?
另外, 遲緩兒的父母親常會有贖罪、補償的心態,會不自覺的幫孩子做許多事情;怕孩子肚子餓著了,就會幫忙餵食;怕他跌倒受傷,就坐推車或是抱緊緊的;怕孩子哭鬧,就任由孩子予取予求…這些都是遲緩兒成長路上最大的障礙。何時該保護?何時該放手?是需要父母親努力用心去思考的。可以多參加家長團體或是多和其他父母親聊聊的。
不管是什麼診斷的發展遲緩孩子,對生活會有影響的大多不是會危害生命或是健康的,最有影響的是基本的生活適應能力。不管是什麼診斷的發展遲緩孩子, 目前的可以處理的就是盡早做療育。而做療育的最終目標,不是讓孩子沒有診斷或是恢復正常(什麼是正常?),而是讓孩子可以在家中、在學校,甚至於未來在工作可以完全的獨立生活,不用父母親擔心牽掛。這些技能的訓練是需要家長及專業人員共同去努力的,不是長大自然就會的,也不是〝大隻雞晚啼〞。不要去下這個賭注,賭孩子長大就會好了。趕緊做療育才是最重要的。
陪伴遲緩兒成長是一場持久的馬拉松賽,是 要長期抗戰的。 父母親要調整心態,多看孩子的優點,給孩子肯定,父母親的情緒才不會失控或崩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情緒及溝通,而這些的發展都是急不來的,需要一點一低累積來的,唯有情緒穩定的父母親才能堅持下去的。
文章發表於媽媽寶貝雜誌專欄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