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左撇子是壞習慣嗎?

                                         作者  亞東醫院復健科廖皇閔職能治療師

家中有寶貝的家長們常常對於孩子的一舉一動格外注意,當孩子比較常使用左手去拿玩具時,有些家長開始對於孩子可能是左撇子而感到憂心忡忡的,長輩們更無法接受,通常無法接受的原因不外乎︰覺得不好看;吃飯時容易妨礙到別人,或是大人們不會教導如何使用左手寫字。總覺得左撇子是不良的習慣,就會想幫孩子改慣用手。

實際上慣用手的發展是受先天性的大腦優勢所影響,而非後天習慣的養成。如果刻意的去改變孩子慣用手的習慣,很容易造成孩子學習上及心理上的障礙。孩子的慣用手不是習慣養成來的。就手部動作的發展里程來看,大約在6個月之前的嬰兒會使用靠近物品同側的手來操作,到了約6個月之後,才會出現使用手去操作對側物品的能力。而8個月大左右會漸漸觀察到有比較喜歡使用某側手的情形,但此時較喜歡使用的手並不見得是未來的慣用手,爾後隨著大腦的成熟,也可能會有所改變。8-10個月時會使用食指來觸碰物品;10個月左右會拍手,12-19個月會用整個手掌握著筆的姿勢塗鴉,而不是使用較成熟的手指握筆姿勢;2-3歲慣用手才會開始漸漸建立,等到慣用手確立後,非慣用手則負責協助的角色,兩手一同合作以完成需要協調性的活動,例如:要打開瓶瓶罐罐時,慣用手轉開瓶蓋,非慣用手協助扶著瓶身;操作剪刀剪紙時,慣用手拿剪刀,非慣用手負責固定紙及配合剪的形狀調整紙張方向;或是寫字時,慣用手拿筆,非慣用手壓住作業本……等。慣用手的建立,主要讓我們的動作更加有效率。左右手混淆使用的孩子,在從事操作的活動時,很容易會猶豫要使用哪一隻手,雙手換來換去的,變成左右手在互相競爭,而非是有效的合作動作模式。這對於要將動作轉化成反射性動作的過程會要花較長的時間,常會造成孩子的動作不協調。特別是在學寫字階段的孩子,更需要習慣慣用手,以免造成寫字時的空間及方向上的混淆或不習慣的情況發生,容易影響孩子的學習。

對於左撇子的觀念,有人覺得左撇子的人都比較聰明,因為常用到平常人較少使用的右大腦。有國外的學者曾研究調查過,智商極高及極低的小學階段的孩子族群中,左撇子所佔的比例要比平均智商孩子族群中左撇子的比例要來的高。而各個智商族群中也都會有左撇子的孩子出現。所以左撇子不一定是會比較聰明或是比較不聰明的,家長們不用太過擔心。

有些人認為同時訓練孩子左手和右手(左右開弓),可以同時刺激孩子的左右大腦開發,因此,會積極的針對學齡階段的小孩刻意要求左右手要同時使用,這對孩子是很大的負擔及挑戰。尤其對學齡階段的孩子會是極度危險的嘗試,通常會建議等到小學高年級之後,慣用手對於所有的事情及活動都駕輕就熟後再來訓練,這樣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可能會比較小。

孩子3歲過後,家長可以仔細地持續觀察孩子的動作表現,例如:拿湯匙、拿彩色筆、拿玩具或是丟球…等,就可以很容易看出孩子的慣用手。對於孩子的慣用手的發展,就讓它順其自然吧!左右大腦各有其優勢能力,不必刻意的糾正慣用手,以免該有的優勢能力還未建立,又因左右手的混用而影響到學習,賠了夫人又折兵。

 

文章發表於媽咪寶貝雜誌專欄中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的頭像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亞東醫院早療家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